close

  
  點擊圖東森房屋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褐藻糖膠3年10月17日,袁隆平院士在示範基地查看水稻生長情況。新華社發(陳飛 攝)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月18日發表題為《隨著安全許可證到期,轉基因作SD記憶卡物在中國處於不確定狀態》的報道稱,中國本土出產的轉基因主要糧食作物的安全許可證17日到期,目前沒有跡象表明農業部將更新這些許可證。
  報道稱,但是這項技術的支持者在北京和內地其他20多個城市舉行了轉基因大米品嘗活動,SD記憶卡一些人期望政府同意5年內實現一種作物的商業化種植。
  2009年,農業部隨身碟為一種轉基因玉米和兩種轉基因水稻發放了許可證,此事引起了爭議,因為它們是首批獲得批准的主要糧食。農業部堅稱,這些農作物是安全的,但是自此以後一再強調,商業化種植和銷售受到嚴格禁止。
  中國科學院專家江濤說:“這就像承認一輛車上路是安全的,但是就是不給它發牌照。”
  江濤說,這次許可證過期不會給轉基因食品研究立即帶來影響,但是科學家們如果想要實現這種糧食的商業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完成一些程序性工作。
  報道稱,無論是農業部還是許可證的持有者都沒有就更新許可證或者批准新的品種進行評論。
  但是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王芹方(音)17日說,4個玉米品種預計在未來3到5年內獲得安全許可證,其中一種可能會獲得商業種植的許可。
  她說:“如果中國像進口大豆那樣進口玉米,那政府將面臨巨大壓力,所以政府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據農業部說,來自5種農作物--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西紅柿的17種轉基因產品已經在內地出售。轉基因棉花和番木瓜是僅有的獲准在內地可以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農產品。
  【延伸閱讀】
  農業部:嚴厲查處非法銷售和種植轉基因大米
  2014-07-30 07:42: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央視7月26日報道截圖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7月26日,媒體對湖北省部分地區非法銷售轉基因稻種作了報道。報道播出後,農業部第一時間責成湖北省農業廳依法迅速核查,嚴肅處理,及時發佈相關信息,回應社會關註。目前,湖北省農業廳、武漢市農業局已經採取聯合行動,根據報道反映的相關線索和人員,迅速開展查處工作。
  央視7月26日報道稱,記者在武漢市一家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5種大米。經檢測後發現,這5種大米中,有3種含轉基因成分:BT63,而這也是歐盟預警系統中顯示的轉基因成分類型。
  據悉,目前我國並未商業化生產轉基因主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要求,轉基因作物需要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
  7月27日上午,湖北省農業廳召開由武漢市農業局、江夏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單位參與的緊急會議,根據央視報道反映的相關線索和人員,迅速安排部署查處工作。湖北省農業廳廳長戴貴洲強調,各級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監督責任,細化監管措施,始終保持對轉基因水稻種子非法生產銷售的嚴打高壓態勢。同時,戴貴洲表示,歡迎社會公眾積極向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舉報投訴,提供非法轉基因水稻種子銷售和種植的相關線索,農業部門將繼續堅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昨日重申,發放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並不等同於允許商業化生產。對轉基因作物,無論是制種、試驗、還是種植,都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批准,對個別公司或個人,違規種植、銷售轉基因作物,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姑息。
  同時要求,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監管責任,細化監管措施,始終保持對轉基因種子非法生產和銷售的高壓態勢,按照屬地化原則認真做好監管工作。
  相關新聞:
  轉基因米涉嫌流入武漢超市 媒體曝轉基因秘密:種植偷偷摸摸 標識羞羞答答 湖北部署嚴厲查處轉基因水稻種子非法銷售和種植 武漢隨機買5袋米3袋含轉基因 店主撕收據否認 央視: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存在轉基因大米
  【延伸閱讀】
  新報:中國公眾“激烈抵制”轉基因食物
  2014-04-17 08:25:00
  
  資料圖片:2014年1月2日,蘭州某超市工作人員在轉基因食品專櫃擺放貨品。新華社記者 聶建江 攝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政府要想推進新的農業技術成果,首先要剋服公眾對其確保轉基因食物安全性的方式的質疑。
  新加坡《海峽時報》4月14日以《中國公眾激烈抵制轉基因食物》為題報道稱,自從3年前當了母親後,杜麗華(音)就一直用有機特級初榨橄欖油給女兒做飯,儘管它的價格是她以前用的豆油的5倍。
  “中國大部分豆油都是用轉基因大豆做的,我擔心轉基因食物會影響免疫力,或者有其他什麼副作用,”這位30多歲的人力資源培訓師說。她支持北京的一群家長,他們自2010年開始就呼籲政府禁止學校食堂使用轉基因食用油。
  激烈的抗拒不僅來自杜麗華這樣的母親,還有大部分公眾——去年晚些時候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近80%的受訪者反對轉基因,這種激烈反對使中國從2010年前世界最大的轉基因領域投資者之一轉變成了對這一新技術態度最保守的消費者。
  報道稱,最近曝出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醜聞也使得公眾更願意相信一些反對者的說法,像解放軍少將彭光謙就說,轉基因食物與癌症和不育高度相關。
  但轉基因技術的推動者卻堅持說,為保護國家利益,中國需要在這類技術的開發和使用上站在全球前列。
  一些分析人士還說,水和土壤的污染使耕地數量減少,從而影響了中國在糧食上自給自足目標的實現,因此政府需要通過轉基因技術來增加糧食產量,這樣才能確保13億人吃飽。
  “日益富裕的人口將會消費更多食物,尤其是肉類,政府不得不重視種植或進口高產轉基因糧食的問題,”北京的生命科學顧問肯尼思·王(音)說。
  匯豐銀行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專家陳偉欣指出:“中國急於開發抗旱、抗熱和抗病蟲害的品種。”
  近日曝出的新聞稱,海南省政府銷毀了9種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卻推遲發佈這一消息,杜麗華說,這一事件更進一步加深了她對轉基因作物的不信任,即便是那些政府批准的作物。
  報道稱,這一消息也引發了公眾對於政府缺乏透明度的譴責,國家媒體以及知名主持人崔永元都要求高層官員給出解釋。農業部官員表示,政府“不會容忍”非法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他說,目前中國只批准了轉基因棉花和木瓜的商業種植,而批准進口的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進口作物只能作為國內加工用的原材料。
  久而久之,大豆這樣的進口轉基因作物——出油率還比國產大豆高——的低廉價格使其在中國變得更受歡迎。
  39歲的李郡實(音)已經越來越能夠接受價格實惠的轉基因食物,不過他承認“自己還是有點擔心”。
  “政府可以研發新的轉基因品種,但是必須要確保去除掉所有不安全因素,”這位北京的IT公司主管說,“但關鍵的問題是,怎樣確保?”
  轉基因的支持者說,要找到方法並不容易,尤其是在海南事件之後。
  清華大學教授蔣勁松說,顯然,中國的科學家無法只靠理性來應對針對轉基因糧食風險的這場感性辯論。需要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去參與,傾聽直覺、神秘主義乃至宗教的智慧。
  【延伸閱讀】
  南華早報:袁隆平研究轉基因大米引關註
  2014-01-13 09:38: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3年10月17日,袁隆平院士在示範基地查看水稻生長情況。新華社發(陳飛 攝)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道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他正與其他科研人員一道研究轉基因大米。境外媒體稱,轉基因是一種存在爭議的技術,但或許有助於中國實現農業生產目標。
  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12日報道,袁隆平在近日公開的一段視頻中表示,轉基因技術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們在其是否有害的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有調查顯示,許多中國消費者和其他國家的人一樣,依然對轉基因食品持懷疑態度,或者至少認為自己有權知道自家餐桌上的食物有沒有使用轉基因技術。
  上海一名醫生髮起了一項網上調查,吸引了大約900名參與者,其中超過40%的受訪者對轉基因食品心存疑慮,25%的人堅信轉基因食品不安全。
  這名醫生表示,現實生活中持懷疑態度的消費者比例應該會更高,因為調查參與者基本屬於文化程度較高、比較容易接受新技術的人群。此前,人民網在去年10月組織過一次調查,發現有91%的受訪者表示不會消費轉基因食品。
  報道指出,中央政府發起媒體宣傳攻勢,希望藉此提高公眾對新技術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但是就連一些省級政府的看法都與官方政策存在出入。
  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去年12月26日下發通知要求,從2014年3月1日起,全省範圍內食品經營者應當在經營場所設置專門的櫃臺或貨架擺放、銷售轉基因食品,併在轉基因食品銷售櫃臺或貨架處顯著位置設置提示牌。
  轉基因技術的提倡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朱禎說,有人問他:既然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那為什麼還要在包裝上有所不同呢?朱禎答道:“我覺得是因為消費者應當有權作出選擇。有必要在包裝上實現標準化,但是沒有必要在突出位置加以體現。”
  他認為,轉基因之爭還將繼續,但這種技術將最終得到推廣,中國應該為迎接轉基因大米做好準備。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專家謝華安表示,中國必須吸收全球最先進的轉基因技術,防止這些技術受到其他國家控制,導致中國陷入被動。
  但是考慮到公眾的憂慮,中國農業部已經重申將“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轉基因研究與應用”。
  報道稱,中國水稻畝產量從上世紀70年代的300公斤提高到2011年的900多公斤,袁隆平被認為功不可沒。
  他的方法是培育雜交作物,即通過傳統手段有選擇地進行栽培,使第一代雜交種表現出人們希望看到的特性。相比之下,轉基因技術會通過人工手段改變植物的基因組。通常做法是把其他生物體的基因片段嵌入實驗對象的DNA,使實驗對象出現其在天然狀態下並不具有的特性。
  支持轉基因技術的人認為,如果想要喂飽不斷擴大的全球人口大軍,同時在不過度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的情況下對抗病蟲害,那麼轉基因技術就是最好的,也很可能是唯一的方法。反對者則認為,未經充分試驗就放入環境的外來生物已經增強了害蟲的抵抗力,而且轉基因技術遠遠沒有增強農民的經濟獨立性。
  報道認為,環境惡化迫使中國內地積極尋求效率更高的農業生產方法,這就進一步加深了轉基因問題的複雜性和看法上的分歧。層出不窮的食品醜聞同樣促使人們以懷疑的態度看待食品和藥品安全。
  【延伸閱讀】
  港報:甘肅張掖禁止轉基因產品 科學家批評
  2013-11-14 07:59: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如何對待轉基因食品,世界各國態度不一,科學界也有很大分歧,或許這種爭論將長久持續下去。新華社發 蔣躍新 作
  參考消息網11月14日報道 地處偏遠的甘肅省張掖市已經頒佈禁令,禁止轉基因糧食、產品和技術在當地落地。港媒稱,這是地方政府罕見的舉動。
  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12日報道,根據政府的新規定,所有轉基因種子——從棉花到番木瓜——都不得在這個有著約120萬人口的地區生產或銷售。張掖市的態度尤其引人關註,是因為北京已經批准了十幾種轉基因作物的種植。
  報道稱,由於食品消費量快速增加所帶來的壓力,北京曾利用媒體來促進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理解和認可。
  科學家批評張掖市的禁令是“非法的”,是對基本科學知識的“無知”造成的。但是許多環保主義者則稱贊該市的大膽舉動,呼籲其他城市效仿。
  張掖市市委書記陳克恭稱轉基因食品是一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生物武器——這個觀點一直受到某些鷹派的支持,而張掖市的政策就是確保糧食安全和“民族復興”。
  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黃大昉對這種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說:“國務院從來沒有賦予地方政府自主選擇轉基因產品的權力。地方政府必須尊重和服從北京的命令。”
  他說張掖市是玉米種子的主要生產中心,政府出台禁令的做法可能是為了保護地方產業。一旦北京批准了由內地科學家開發的轉基因玉米產品,傳統的種子產業可能會遭到重創,因為轉基因生產商聲稱其產品可抵禦病害,因此需要的殺蟲劑更少,成本更低。
  不過,報道指出,張掖市的立場也贏得了許多一直對轉基因食品心存疑慮的人的共鳴。北京方面仍然禁止轉基因稻米和小麥。
  綠色和平組織食品和農業項目負責人張菁贊成張掖市的舉動。她說:“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傳統資源,必須受到保護,防止轉基因物種的入侵。”
  (原標題:南華早報:中國轉基因作物難獲“正式牌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j53njbd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